2008年秋季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文理學院就讀的廣州女孩李夢妍,暑假回來實習和度假,她帶回了許多精彩的國外見聞,其中關于“孩子完全西化父母是否可以接受”這樣一個問題,引起了許多家長的關注。
資深留學專家認為,中外文化產生沖突很正常,即使在國內的南方和北方也存在不少文化差異。家長要有心理準備,適應孩子,理解他們的想法,同時接受孩子的改變。低齡留學的孩子更易接受西方文化,如果高中以后出國的孩子,一般不會有太大改變。
孩子成才了卻“不養”父母
李夢妍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香港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在加拿大留學,學的是最好的醫學專業,畢業后如愿以償當上了當地最好的職業醫生,剛畢業就能有30萬~35萬加元年薪,收入非常高。他父母非常欣慰,心想這下衣食51了。
然而孩子的一些行為卻讓他們很“受傷”:孩子結婚后就搬出去生活,一兩年難得回來看一次父母,更受不了的是,他居然一分錢也不給父母花,每月沒有生活費給父母,甚至爸媽搬家他也不來幫忙。孫子出生后,他們想看望孫子,還要在圣誕節做好菜,“邀請”孩子全家過來開party。想著自己辛辛苦苦供養孩子讀書成才,結果孩子卻沒能如愿報答,父母感到非常傷心。
“其實,根本原因在于他們的孩子已經完全‘西化’了,他并非不孝,只是按照當地的習俗做事,國外可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李夢妍說。
家長:中國傳統不能丟棄
江女士希望將孩子送到英國去讀初中,她認為孩子越早出國,語言能力和融入能力更強。但是她表示,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地道的“英國人”,拋棄所有的中國文化和理念。“如果孩子長大后不養我們了,我不太能接受。雖然自己經濟能力不錯,不需要孩子的物質幫助,但希望孩子能多回家看看,中國人比較注重孝道和親情,不能所有的都學外國人。”
李夢妍的媽媽周女士也表示,等孩子的世界觀基本形成,再出去留學比較合適,這樣孩子的判斷能力更強,而且將中國文化扎根心底,國外不養父母的文化自己不能接受,中國家庭還是希望子女事業有成后能改變家庭的命運。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