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幾種重點題目類型中,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段落信息配對題”成為幾乎每次考試必考的題型,其地位取代了“判斷正確有無題”,因此,許多考生將大量的時間花在準備這一體型上。這種準備方法固然能幫助考生找到不少考試技巧,在考場上提高解題正確率,但在正式考試時,文章涉及的內容往往五花八門,如果僅僅具備了考試技巧,而對文章所涉及的內容一無所知,最終迫于時間的壓力,不少考生還是會選擇放棄,十分可惜。
一般而言,這種狀況的發生可以歸之于兩方面因素:首先,單詞。單詞問題是所有語言類考試必須首先克服的問題,也是幾乎所有考生的老大難。但是,不管單詞記憶方法有多少,歸根到底是要通過背誦的方式將之熟記。其次,對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識的缺乏。對于背景知識的理解,在雅思閱讀的備考過程中往往會被考生所忽略。雖然,雅思出題機構明文規定,為了保持考試的公平性,雅思不涉及考察學生專業知識。但事實上,對于中國考生而言,即便有些文章并不涉及專業知識,但因為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體系過分強調考試技巧,而缺乏對諸如社會學和科學的普及性教育,從而使考生面對這些議題時感到十分慌張。而這些文章卻是西方人長期接觸并加以辯論的。
本文試圖以2009年上半年常考的社會學類文章和“氣候問題”為例,介紹此類文章的背景知識,與此同時,講解文章作者的思維慣勢,以期對考生有所啟發。
首先,社會科學范疇的文章有哪些?社會科學是一門系統地研究社會行為與人類群體的科學,它主要研究社會關系對人們態度和行為的影響,以及社會是怎樣建構與變遷。
通過這個解釋,回到《劍橋雅思系列叢書》,我們不難發現,該系列真題中有將近一半的文章與社會學沾邊。比如,《劍橋雅思6》中第二套題目的第二篇文章 “Greying Population Stays in the Pink”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四套題目的第三篇《學校學生暴力問題》(此文無標題),《劍橋雅思5》中第一套題目的第二篇 “Nature or Nurture”(《先天養成的還是后天培養的》),以及《劍橋雅思4》第四套題目的第三篇 “The Problem of Scarce Resources” (《稀缺資源的問題》)等均為此類范疇。對于這種文章,考生在考試時往往會感到其不知所云。
事實上,這類的文章都是以社會科學作為文章背景,充滿了批判和思辨,而其思維慣勢乃是從人們不常注意的點切入,闡釋自己的觀點。如果加以實驗,那實驗結果通常與實驗前所謂的專家的觀點往往是大相徑庭。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