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是一位信息產業的執行官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者。曾就讀于卡耐基梅隆大學,獲計算機學博士學位,后擔任副教授;在蘋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該公司的多媒體部門;曾擔任SGI公司的多媒體軟件子公司總裁;1998年,李開復加盟微軟公司,并隨后創立了微軟亞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盟Google,擔任中國區總裁一職。2009年9月4日,高調宣布離職。
我當時去的是美國田納西州,在一個天主教的學校讀初一。我從小在臺灣長大,老師總是用懲罰的方式告訴我們這個做得不好,要怎么懲罰,如果這個達不到誰又對你失望,以此方式來希望我們能做得更好。美國的教育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特別強的地方,所以它的教育方式就是在你強的地方做得好的時候,給你足夠的鼓勵,讓你能夠得到一種自信。這不僅僅是對這一件事情的自信,而是對自己的自信,對未來的自信。
而我的自信就來自于一件其實蠻可笑的事情,有一次老師在黑板上寫1/7,問你們誰能夠換算出來。題目寫完我就舉手了,雖然我當時的英文不是很好,但還是很快地回答了,0.142857。他說哎呀,數學天才。其實我在臺灣背過,當時他一夸,我就想也許我真的是數學天才。從此之后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非常踴躍地代表學校參加考試,參加全州的比賽等等類似于奧數的比賽。
當然后來我發現,其實我不是數學天才,進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時候,我覺得我是田納西州的州立冠軍,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學天才,他們就把我分到天才班。結果,我拿到一個最后一名。老師給了我一個A-,我說,啊,最后一名還有A-,他說數學雖然是最后一名,但還是很厲害,一定要給一個A-。這給了我自信,覺得自己有能力,就會努力做得更好,這是我得到的第一件禮物——自信。
第二件得到的禮物是信任。當時化學、歷史我根本沒學過、沒有讀完,勉強去考,發現很多生詞不認識。很清楚地記得歷史老師跟我說,開復,我知道你做不完今天的考題,拿回家做吧。你可以用字典,你可以花所有你需要花的時間,三五個小時都沒關系,但是我相信你不會翻開教科書。我當時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這種信任很寶貴,影響我到現在,時刻提醒我一定要珍惜別人對你的信任。
第三個我得到的禮物是無私的老師的教育。我剛開始讀初一的時候,上課根本一個字都聽不懂。校長發現了這個情況以后,就每天中午讓我把午餐拿到他辦公室,我們一邊吃午餐,他一邊從小學一年級的英文課本開始教我。一位校長每天愿意花中午的時間,從最簡單的單詞一個一個地無私教我,一直到我跟上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
第四件禮物是我在高中學到的實踐。我非常相信那句話,“看過的你會忘記,聽過的你會記得,但是做過的你才真正的理解。”當時我非常有感觸的是每一堂課都有那么多實踐項目,不會只教你一個指數是怎么回事,會教你為什么要學指數,如果你掙100塊錢,每年10%的利率,10年之后你不只會有200塊錢,會有更多錢,因為利息會升利息,這是指數的概念。如果你以后想有比200塊更多的錢,就會努力地學這個題目。
另外一個實踐是我在高中參加了一個創業活動,活動需要我們一幫人創一個公司,選誰是領導者,決定做什么產品,大家一起來合作,把產品推銷出去。讓家長出錢資助我們,當股東。資助不是白拿的,到一年做完項目以后,要算清每一個股東應還他多少錢,要算股息等等,真的像一個公司來運營,那時我們感覺真的特別有意思。
當時學校把午餐的時間縮短,從1個小時縮到40分鐘,我們覺得這很不好,要抗議。怎么抗議呢?我們在這個創業活動中就做了一個T恤,T恤上畫了一個臘腸狗,畫得很長。這是一個不太激進的抗議,所有學生都非常想買這個T恤,我們印了很多很多,當年我們成為了全州業績最好的公司。當然學校也非常包容我們的這種做法,并沒有打壓我們,允許我們把自己的聲音發出來。但是最后,午餐的時間還是沒有增加。
高中畢業之后我申請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在那里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應該是興趣,這是第五件禮物。
我進哥倫比亞時,其實并不知道自己真的喜歡什么,我選了雙專業,數學和法律。很奇怪的兩個專業,數學我覺得我是天才,法學我覺得看電視上那些律師都很酷。就跟今天的中學生一樣,其實很迷茫,并不知道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是什么、職業是什么,只是隨機選了兩個。
讀了一年多以后才發現,其實我不是數學天才,而且我覺得不是天才的人讀數學沒什么意思。法律每次上課就想睡覺,也不適合學法律。還好當時學校是允許換專業的,而且鼓勵我們自己選修課程。當時我很幸運地選修了電腦,覺得這個才是我真正有興趣的事情。
我在哥倫比亞讀了四年,就到了另一個學校去讀計算機的PHD。我在這里看到了很多震撼,讓我對教育和留學能夠得到的有了一個深層次的理解。
第六個禮物就是平等,也就是老師跟同學之間是平等的,我做助教的時候有一個機會給學生講課,當時我覺得講得很好,因為我在很短的時間就讓這些學生學了很深的計算機技術。但很不幸的是,學生發回來的給老師的評語,讓我非常震驚。他們不但給我最低的分數,而且給我取了很多綽號,他們說開復的課叫做開復劇場,他一個人在上面演戲,我們全部都在下面睡覺,他們說來這兒的人什么目光接觸也不會,每天眼睛看著黑板,也不看著我們,我們在打瞌睡,沒見過這么差的老師。這種平等交流相當重要,如果我還想做個老師,就需要一個當頭棒喝。我當時得到了棒喝之后,就更好好地學怎樣做一個更好的老師。
編者按:李開復在這次演講中,繼續講述了他得到的其他四個禮物,那就是研究的真諦,教育的真諦,他是一位得過圖靈獎的世界性博士生導師,還有就是,每一件事情我們不是只有一個方法來看這個問題,而是有很多方法來看這個問題。在此不一一登載。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