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公派留學生詹天佑等的回國,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鐵路、建筑、工業的蹣跚起步;新中國成立后,錢學森等學人的回國,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勃興;當時間定格在2008,“金暴海歸”又能帶來什么?
中國的經濟結構面臨調整,內需市場亦在啟動,隨著中國在全球事務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除了高技術人才之外,中國更需要熟悉國際規則、經驗豐富的人才,這使得大批新興的民營企業、出口型的中小企業以及越來越多參與國際競爭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在海外上市的企業,對擁有海外學歷、經歷的國際化人才求賢若渴。
回來后做什么?
相對于歐美日益嚴峻的經濟形勢,國內提供的良好的創業環境以及創業資金的支持,使不少海歸看中了回國創業。
西安高新區創業園發展中心主任助理楊榮近期接到了不少想要在園區創業的留學生打來的電話,同以前相比,無論是從企業和個人層次都有所提高。
對于海歸們的創業熱情,各地也積極創造條件。
由上海市歐美同學會、上海市浦東新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長三角海歸創新創業圓桌會上,江浙滬代表共同簽署“長三角海歸創新創業聯席會議”成立意愿書,為長三角海歸創業搭建服務平臺。上海歐美同學會常務副會長向隆萬認為在經濟危機下,海歸會有更大的發展機會。他介紹,上海的海歸企業能贏利的占25%,而非海歸企業大概是5%,差距有5倍之多。聯席會議成立后,將逐步針對孵化與創投、提高留學人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建設等進行交流探討,同時整合服務資源,進一步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園區跨地域跨行業的綜合服務。
武漢市也將啟動留學人員創業扶持計劃,據介紹,對于來漢創業的留學生,每人給予10萬元創業創新扶持資金;對申請了國內外發明專利來漢創業的,擇優資助,金額每項5000元至1萬元;對新進入武漢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業博士后產業基地工作的博士后,每人每年給予3萬元創新項目資助;擇優對來漢領辦、創辦企業的博士研究生,3年內給予每人每月2000元的博士資助經費。
2009年1月,大連市將正式啟動“海創工程”,未來5年內累計引進50位海外學子尖端人才,一次性給予創業企業2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給予不低于200萬元的創業投資;需要銀行貸款的,給予不低于200萬元的資金擔保,并給予年利息額50%的貸款貼息。經論證評審的企業還可連續3 年獲得免租金的不低于1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需要進行小規模生產的,可優惠獲得不低于1000平方米標準廠房;需購置土地實施產業化的,可享受30%土地出讓價格補貼。在生活配套方面,為海外學子尖端人才提供3年免租金不低于100平方米的生活公寓。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