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日本大家的習慣思維就是什么東西的價格都要換算成人民幣,然后就一個感覺——貴!貴的沒有天理!特別是蔬菜水果類的,簡直貴到自己都舍不得買著吃。
水果一般都是按個賣的,蘋果100到200日元一個,還是最一般的。看起來很漂亮的蘋果一般都要400日元以上一個。大個的水果按1/4切,1/2切賣,例如西瓜,一般價格是1/4切398日元,當然地方不同價格有區別。香蕉算是水果中最便宜的了,我家附近的店里賣12日元/100克,剛到日本想吃水果只舍得買香蕉……
蔬菜中豆芽是最便宜的,28日元/400克,黃瓜按根賣,西紅柿按個賣,想我在家的時候這些蔬菜都是堆著當零食吃,到日本后還要等特價的時候才買著吃。
我們一起到日本來的人都差不多是到日本一個月后才找到工作的。在最初的一個月大家用的都是自己帶來的錢,因為不用工作,比較閑,所以大家就琢磨著怎么省錢。
日本的所有生鮮食品的保存時間都很短,一般在消費期限快到的時候就會打折,20%開始,最高一般為50%的折扣(這個時候基本上東西都被搶光了,70%的折扣很少見)離過期時間越近打折越厲害。為了省錢,大家沒事就在超市里面晃悠,等著打折開始,每一次還要總結經驗。
每個超市都有固定的打折時間,我們最初住的地方附近的超市是每天下午5點左右第二天過期的面包會有半價。每天晚上11點,當天沒有賣完的便當、肉、油炸的食品等會有半價。大家摸準規律后就每天10點半準時出發,然后就在超市里面等著。貼打折標簽的人出來工作的時候。就跟著他,呵呵,一貼標簽就拿。動作要快,不然東西一下就被搶光了。
據同學觀察,便當如果離消費期限還有2小時的時候就會打半價。他們把所有便當的消費期限都看一遍,然后離過期還有2小時的時候去買半價的,曾今幾次半價買到那種超豪華便當,里面有大螃蟹腳的那種。最劃算一次他們花500日元買到原價1680日元的烤雞,晚上回寢室喝酒慶祝。據說是他們到日本后吃的最爽的一次。
日本的超市一般每周都有一天是特價日,特價日買東西比較便宜,所以大家盡可能的挑特價日去大采購。日本的“八百屋”(蔬菜店)的蔬菜水果一般比超市要便宜,找到“八百屋”后大家都在那里買菜了。
現在回想起來,剛到日本時,大家每天吃的東西上面都是帶打折標簽的。當時我們的口號是“不打折的東西,堅決不買!”呵呵。以前在家里買的東西覺得不好吃,立馬丟掉,一點都不覺得可惜的。到日本后,吃的面包喝的牛奶全是過期的。過期一個星期的面包只要看的過去都還照吃不誤。(沒辦法,一看到打折的就買一堆,然后馬上就過期了。)大家還自我安慰,日本人太講究新鮮了,所以保存時間定的很短,我們就按中國的食品保存時間算,還沒過期,呵呵。
大家舍不得買水果,就買果肉果凍吃(和喜之郎那種3塊多的果凍差不多),做特價一個88日元,比蘋果什么的要便宜多了。
日本的蔬菜,水果貴是因為他們幾乎不用農藥,人工費的多。新聞里面介紹日本的一對夫婦種白菜,在長蟲的時候天天親自捉蟲,絕對不用農藥。不過他們的地很小,這樣才自己照顧的過來。東西精了,產量就低了,價錢就高了!日本也有很多蔬菜是從中國進口的,不過同一種東西,中國產的就比日本產的價錢便宜一半還有多的,即使便宜,日本人還不一定買。
現在有收入了,打折的東西買的就沒有剛到日本時多了(其實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下班時間很難碰到打折的時間了,呵呵。)所以現在也省不了什么錢了。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