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家,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讓人們感到壓力很大。不過,日本人有自己的方式舒緩壓力,那就是擁有孩子般不想長大的心態。他們喜歡那些可愛的毛絨玩具,喜歡印有卡通形象的衣服、背包、甚至筆記本電腦。很多二十幾歲的女孩喜歡穿娃娃裝、戴蝴蝶結,扮天真可愛狀。這種對可愛元素的追逐成了日本一道獨特的風景。
說明書用漫畫表示
在日本,卡通形象的應用非常普遍。日本三麗歐公司設計的凱蒂貓等卡通形象紅遍全球。帶有凱蒂貓形象的商品無處不在。在日本,連幫小朋友過馬路的志愿者、婚禮上的伴郎伴娘都扮成凱蒂貓形象。
日本的很多產品說明書也是用漫畫的形式表現,以代替繁瑣的文字。比如傳真機的說明書,其中的漫畫是,設想一個年輕女職員,剛剛買到傳真機后,她怎么一一把箱子里的機器拿出來,又怎樣安裝,碰到問題時,怎么打電話咨詢解決方案的,最后把一份手寫的信件用傳真發給了親近的人。畫上的女職員是一位很普通的人,讓用戶看了后能有信心自己動手安裝。
白領喜歡毛絨玩具
日本的“可愛潮流”正大舉向商業以外的領域擴展,影響著人們的穿著、行為和觀念。這在日本年輕女性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日本女白領經常隨身帶著小毛絨玩具,而帶有卡通味道的背包更是成了她們的至愛。日本企業里的女職員還會很在意鉛筆上刻印的一朵小花,并用很長時間討論。男人對此是不屑一顧的,但如果男人也能和女孩們討論一下T恤衫上的漫畫人物、最近流行的可愛布娃娃,他是很有可能在女職員那里得到人氣的。
一項由化妝品公司開展的調查發現:20歲到30歲出頭的日本女性偏愛卡通形象,更喜歡將自己打扮成娃娃——涂上粉紅色的口紅、戴蝴蝶形狀的頭花、穿上故作邋遢的長襪,裝上黑黑的長睫毛,一臉天真無邪。她們的行為舉止也作可愛狀:害怕時大聲尖叫、生氣時直跺雙腳。很多20多歲的女孩還顯得天真爛漫,不具備本應有的成熟、果斷和獨立。
喜歡扮可愛有根源
為什么日本人對孩子氣的物品如此迷戀呢?《繁盛日本》一書的作者杉山知之認為,小飾物的流行可追溯到江戶時代,那時候小小的雕刻品非常受歡迎。在他看來,“日本人一直在通過卡通形象來尋求精神上的和平,逃離殘酷的現實”。
還有人認為,對“可愛”的偏愛和日本歷史有關。在中國相當于明朝的時候,日本企圖向朝鮮擴張,結果以失敗告終。一個國家在強盛擴張時期,其風格往往追求大氣雄渾,而收斂內省時期,則專注于細膩完美。侵略朝鮮失敗后,日本人的審美觀趨向于小巧可愛,這也許就是可愛文化流傳下來的原因吧。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