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越來越多的父母準備在未來送孩子到國外留學。,出國留學的費用對于大部分家庭而言,都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只有早做打算,才能讓孩子的留學費用更有保障。
本期,我們將向讀者介紹一個中年夫婦家庭的真實案例,并由專業理財師給出具體指導和分析,以供有類似需求的投資者參考。
家庭情況介紹:
王先生夫婦家庭是最典型的中年家庭,夫婦雙方都接近50歲,王先生在某國企上班,妻子是事業單位員工,工作均十分穩定。家庭的月收入超過3萬元,家里有兩套住房,銀行存款20萬元,其余的100萬元閑散資金主要在股市里投資。他們的兒子今年在上海某名牌大學就讀大學三年級,考慮明年畢業時前往澳大利亞繼續深造2-3年。
王先生準備為兒子籌備80萬元的教育金,但現在股市里的投資仍然繼續。因此80萬元的留學費用需要另外籌劃。王先生兩口子從未出國,所以現在最為擔心的就是兒子今后在國外的生活情況特別是經濟狀況。
理財師建議:
對于王先生家庭的情況,光大銀行上海分行理財師徐烽給出了兩大方面的意見。
資金準備:分批逐步籌措
徐烽認為,該筆資金可以分批多次準備,而無需一次性備足。
徐烽建議,王先生現有的20萬元銀行存款可作為兒子留學首年學費和生活費,因為還有1年時間,因此可以投資于1年期以內的風險較小、最好是保本型的銀行理財產品。
從外匯理財角度看,因王先生的兒子是去澳大利亞讀書,1年后需要澳元,徐烽建議可以考慮在此過程中尋找低點分批建倉購入澳元。持有的澳元可以投資于如光大銀行推出的A計劃等保本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在規避匯率風險的同時提高資金的收益率。
此外,王先生的兒子在申請簽證時需準備一筆不菲的簽證保證金。因為王先生不愿意從股市中減少投資,建議可以住房為抵押向銀行申請留學貸款,貸款資金作為簽證申請時的保證金,在利率水平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合理利用貸款杠桿,減少投資資金的占用。
至于王先生孩子出國首年以后的教育金,雖然目前來看,缺口還有60萬元,因準備周期在兩年以上,仍然可以解決。徐烽建議王先生可以通過每月基金定投等方式,從現有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資金每月準備。另外,考慮到教育金為剛性需求,且資本市場投資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相對較大,徐烽仍然建議王先生適當地減少股票投資,轉而投資于相對穩健的產品。同時,在兒子結束留學回國前,王先生仍可繼續尋找低點分批建倉購入澳元。
資金使用:用足各種留學金融工具
教育金根據其用途的不同,主要分為學費、生活費、備用金等。對于不同用途的資金,徐烽建議可選擇不同的資金攜帶方式:
學費對資金的安全性和時效性較生活費低,建議使用收費最為低廉的環球匯票,由孩子出國時自行攜帶到學校繳納。
生活費可通過提前開立境外銀行賬戶的方式,出國前即將該筆資金電匯到境外個人賬戶上,安全快捷。
備用金可通過旅行支票和現鈔來解決。現鈔盡量少帶,并以零鈔為主,備用金應以旅行支票為主。出國前還可以申請一張信用卡,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在國外發生了錢包和銀行卡遺失的情況,王先生可通過西聯匯款向孩子匯出一筆小額資金,匯出后10分鐘其即可在指定的代理點收款。
記者點評:“剛性需求”決定投資穩健為上
我們不難發現,在這些資金的準備和投資過程中,理財師建議的都是比較保守或者說穩健的投資方式。其次,雖然王先生此前的投資意愿是不愿從股市中抽離部分資金,但是理財師依然建議王先生從中提取部分資金做穩健型投資,以備不時之需。
這一注重安全性的特點,在對待澳元的匯兌方式上也依然有所體現。基于留學過程是一個長達2-3年的時間段,理財師就看到了澳元的周期問題,“澳元即便后市看漲,但也不可能是一個單邊走高的過程”,所以理財師才建議王先生可以在澳元處于低位的時候分批建倉購入。
對于那些資金更為雄厚的家庭,即便已經準備好孩子全部的留學費用,理財師徐烽的建議也是不要一次性進行匯兌,“因為分批購匯其實更接近定投的概念,可以適當平攤購匯成本。”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