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后,有一批學生可能選擇出國留學,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大關卡將是怎樣選擇一所稱心如意的學校。按照中國家長的習慣,都會去參照各類高校排行榜,甚至不顧孩子喜好,替孩子規劃一條“看上去很美”的前程。殊不知,這番苦心安排可能最終會害了孩子。那么,選校時,在大學排名、專業排名和個人興趣之間,該怎樣取舍?
1、參考排名 重點看三項指標
孩子要留學了,自然而然,學生和家長都會對學校排名有所關注。而當查詢各個學校的排名時,卻發現高校排行榜門類繁多:有世界級的,有國家級的,有地區級的;有綜合排名的,也有按專業排名的。僅各國內部的排名就令人眼花了亂,比如美國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排名、澳大利亞的優秀大學指南排名、英國的《泰晤士報》和《衛報》排名、加拿大的《mclean》雜志排名等。那么,我們到底該怎樣來看這些排名?哪些指標才真正對學生有參考價值?
“關于排名,我給大家兩個建議。第一,學會分析排名標準,搞清楚排名背后的含義。”資深留學專家建議道,“比如說排名中的一項指標———畢業生滿意率,當你研究時,就會發現越是世界頂級名校的學生,對學校的滿意率就越低,怎么回事?那是因為能進名校的都是超一流的好學生,期望值很高,如果出來后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其對學校滿意度就會相應降低。再比如說,大家都很關心留學后的就業,當學生詢問學校其就業率時,很多學校就會搬出一個畢業生就業率的排名,你又會發現名校反而不是很高,倒是有些不起眼的學校非常高,為什么?這些學校畢業的學生對工作好壞沒有那么挑剔,很容易找到工作。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有些國家的學校排名,沒有把留學生算在其中,就業率并不能反映出留學生的就業情況。”
在參考排名時,對學生和家長最有用的參考指標是:1、學生和老師的比例;2、學生畢業的起薪點;3、留學生的比例(中國學生的比例)。
2、看綜合排名不如看專業排名
“第二,如果真要參考,看世界排名不如看國家排名,看綜合排名不如看專業排名。”專家說,“專業排名是一個專業在各個大學之間的實力評估。”
“在留學行業有一個常用名詞,叫‘專業優先原理’。這個原理有幾層含義,首先,你自己想學什么專業;其次,哪個大學的該專業實力強大;第三,根據學校要求和自己的能力,我能去到哪個學校的該專業。”留學專家表示,選擇哪所學校,應視專業而定。“為了便于選擇,我們可以給學校分類,簡化整個決策程序。分類的標準很多,可以按地域、城市分;可以按性質(公立、私立)分;可以按就業前景分。我建議按優勢專業分。比如,你首先決定了要去A城市,學B專業。那么你可以選擇的學校就是A城市的大學,然后比較這些大學的B專業,分析其業界聲望、教學模式、就業率以及入學要求等等因素,然后結合自身條件考慮。至此,決策結果已經非常明確。關于排名,我認為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家長別因為面子問題而強迫孩子進入某排名很高的大學,學習孩子不喜歡的專業”。
3、選擇學校應“以人為本”
值得注意的是,選學校也好,選專業也好,其實都離不開一個首要前提,即學生自己是否喜歡和學習能力是否達到要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選擇符合自己性格、興趣和理想的專業,將來會少一點彷徨,多一份激情。沒有興趣,很難想象將來是否能堅持下來,完成學業。
具體在選擇學校這個問題上,在大學綜合排名、專業排名和學生興趣這三個因素中考慮的話,決策方(學生和家長)首先應該考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不妨先問一下自己:我喜歡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將來準備做什么?我的優勢在哪?我的英語水平、學習能力在什么層次?對自身清晰的認識是做出正確決策的前提。”
“當然,選擇不單單只是考慮‘我喜歡’,還需要分析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特點。”專家進一步提醒道,“有的學生,在國內大概只有上二本的能力,留學卻一定要追求頂尖名校,特別是有些家長,為了面子,硬是把小孩塞到名校去讀,這就有點非理性了!雖然有些國家的名校不用參加那些淘汰率很高的入學考試就可以進去,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外國高等教育是‘寬進嚴出’,有學生進了名校之后,因為跟不上,一個學期后就退出來了。”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