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送出國并不意味著他肯定能獲得優質教育,必須要考量這個孩子的自身條件,看他是否具備相當的成熟度和責任感。隨著留學人數的快速增加,越來越多的學者和家長對留學的認識趨于理性。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教育學者熊丙奇就曾表示,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國外的教育模式,家長和學生首先應考慮學生自身的性格和能力問題。“因為在國外留學有要求,雖然是寬進嚴出,但是對學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還是要根據學生本身的情況。不同的學生在留學過程中收益是不一樣的,對于那些性格比較外向,有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能力的學生來講,可能更適應留學生活。”
由于中國的小留學生在國外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專家認為,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自制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孩子出國應在大學畢業后,進修碩士或博士課程時,這時學生將對自身有良好的掌控,更能使出國留學的意義、效果顯現。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則持不同觀點,他認為,有留學經歷,具備國際化視野和思維的復合型人才成為搶手資源,所以“90后”選擇放棄在國內讀大學,去國外更好的大學讀書成為一種必然。現在留學生以高中生、大學生為主,以后會有更多更年輕的學生出國,“90后”必定會成為留學生力軍。
“是否能夠成為好的留學生,成為成功的人,需要看自身的質素。”王輝耀說,李開復11歲就開始留學,他的成長經歷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有自我約束能力,同時有很好的監管人,去制度完善管理嚴格的學校就讀,都能保障留學質量。
不過,他也提醒考慮出國留學的“90后”,這代人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熱衷于網絡,和社會脫節,與人接觸太少。在國外,社區服務、敬老院服務是學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一種學習。“90后”在這方面的欠缺,需要社會的導向和家庭的鼓勵。“實習、旅游都可以增加閱歷,都能讓自己更早地融入社會,增加自我競爭能力。”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