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法國大征兵,勞動力嚴重缺乏,15萬華工赴法國從事軍事勞役。法國人認為:大批的華工不僅幫助打仗,日后也可以幫助建設,這就需要教育。而蔡元培、吳玉章等人也想到,可以用勤工儉學的方式來使華工掌握法國先進的技術,這對回國發展大有好處。中法雙方一拍即和。1916年,成立華法教育會,引領留法勤工儉學洪流。從1919年到1920年,全國有1600-2000多人赴法勤工儉學。達到了空前地步。他們中有蔡和森、周恩來、向警予、李立三、李富春、陳毅┉┉等等大批人們熟知的英才。勤工儉學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準備了自己的卓越的領袖人物。在這風云激蕩的歲月里,鄧小平也卷入這個潮流的,開始決定其一生命運的留學生涯。
鄧小平(1904.8.22-1997.2.19),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鄉牌坊村。原名鄧先圣,5歲進私塾發蒙,學名鄧希賢,后轉入新式小學。畢業后考入廣安縣中學。1919年秋考入重慶勤工儉學留法預備學校。1920年8月27日,經過近一年的緊張學習,鄧小平等83名畢業生,出太平門登上了“吉慶”輪前往上海。1920年9月11日,鄧小平登上了法國郵船“鴦特萊蓬”(Andre Lebom)號。10月19日,鄧小平于抵達馬賽。開始了在法國的生活。
鄧小平到了馬賽后,隨即前往巴黎。為了節省開支,鄧小平就和他的叔父鄧紹圣等二十名同學一起來到了位于法國西部的諾曼底“巴約中學”補習法語。對于只有15000人的巴耶來說,一下子來了十幾個中國學生,在當時的確成了新聞。按照原定計劃:他們必須繼續學習法語,等到掌握了充分的法語知識,再學習正常的中學課程。不過,由于經濟困難,鄧小平在這里只讀了5個月的書,這5個月是他在法國勤工儉學過程中最長的正規學校學習生活。
1921年3月13日,鄧小平在巴約中學讀書的中國留學生一起離開了學校,回到巴黎哥倫布華法教育會,求助不成。半個月后,他和鄧紹圣等十一人作為散工,來到法國南部的克婁梭城,進入克婁梭城鋼鐵廠,成為一名工人,從事特別繁重勞累的勞動。而后不久,鄧小平又回到哥倫布華法教育會,一方面從該會領取每天五法郎的微薄補助,另一方面做過很多工作,在飯館當招待,在車站、碼頭送貨、搬運行李,到建筑工地推磚、搬瓦、打水泥,或者打掃工地和清除垃圾,幾乎是碰上什么干什么,哪里有活到哪里去干,這段時間是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時期最艱苦的時期,是只有勤工而沒有儉學。
1921年底,四川重慶和成都各界人士捐款30玩法郎匯至巴黎,困苦中的鄧小平與其他川籍學生一樣領到400多法郎。1922年2月,鄧小平帶著這些錢來到小城蒙達尼〔MONTARGIS/LOIRE舊譯〕,成為哈金森工廠的一名臨時工,作為不熟練工人被派到膠鞋車間。10月底,有了一定積蓄后,鄧小平又進入法國東部塞河畔的夏狄戎〔CHATILLON巴黎近郊,現屬94省〕公學學習,想撿回丟掉的文化課程,試了大約3個月,他發現自己斷斷續續學來的法語,實在無法跟上學校的課程。鄧小平留法期間的儉學嘗試基本結束。
1923年2月初,鄧小平便中斷了夏狄戎公學的學習,先后在哈金森工廠和雷諾汽車廠等企業工作,直至1925年4月離開巴黎。
雖然,由于當時的條件限制,鄧小平的留法學習是失敗的,在學業上成效不大。但五年的經歷卻也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
首先,在法國艱苦的求學和做工經歷,使鄧小平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他進一步探索國家的前途和個人的出路,一步一步的走向馬克思主義。在克婁梭城鋼鐵廠做工期間,他結識了已經成為共產黨員的趙世炎、李立三等人,與他們一道組織廠華工組合書記部和勤工儉學會等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青年團體。在蒙達尼哈金森工廠工作期間,鄧小平常和趙世炎、王若飛等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負責人散步談心,在他們的影響下,于1922年夏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為旅歐青年共產主義組織最早的成員之一,也是最年輕的成員。此后,鄧小平在辛勤工作之余,積極投入到學習馬克思注意理論活動之中,得到迅速成長,并于1924年下半年正式轉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領導機構執行委員會成員之一,最終實現了由一個愛國青年向堅定的共產主義者的轉變。
其次,鄧小平在法國期間,兩度輟學,先后從事數不清的底層純體力而無技術的勞動,甚至還曾做扎花標簽的這種女人做的工作,其艱難程度難以想象。比如他在克婁梭城鋼鐵廠期間,今天從煤車向下運煤,明天搬運鋼板。一會推鐵屑,一會又去拉鋼條,勞動強度特別大,還必須克服生物鐘適應早班、晚班和夜班三班輪流循環。這對一個不滿十七歲的鄧小平來說是一種痛苦,更是一種磨練,磨練出鄧小平的堅強意志。鄧小平以后的經歷中幾度沉浮,尤其文革時期的三上三下,但他都能淡然面對,堅強挺過,這與他留學期間形成的堅強意志和抗壓能力密切相關。
再次,留學經歷使鄧小平具有開放的眼光,為他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設計師奠定了視野基調。鄧小平由于早年留學法國,對資本主義國家有身臨其境的感性認識,比毛澤東等人更能客觀地分析資本主義的文明、進步和腐朽,對他成為開放性領袖至關重要。上個世紀70年代,當全國人民在為我國第一艘萬噸巨輪下海而陶醉時,鄧小平卻說,50年前,我去法國留學時乘坐的就是一艘萬噸巨輪。八十年代法國留學在線,能夠說“只要留學生有三分之一的回來,就可以繼續派”;拍板“轎車可以合資”;拍板“一國兩制”;九十年代南巡講話。這些言論和決斷只有他這種具有國際視野的國家領導人能夠作出——而這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是非常寶貴的——這些都透有他留學的思想積淀。
總之,鄧小平留法五年,雖然學業未成,其寶貴經歷卻也讓他受益終生,是他后來堅守共產主義信仰,百折不屈,開創改革開放大好局面的人生基石。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