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能源高質量發展成就,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在會上表示,“十四五”以來,我國能源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能源綜合生產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標將如期完成,綠色低碳發展舉世矚目,我國成為世界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者。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杜忠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隨著新能源快速發展,電力消納問題成為“成長的煩惱”。在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的同時,還要拓展新能源非電利用途徑。“我們將推動風光電制綠氫實現規模化應用,并向綠氫冶金、綠色合成氨、綠色甲醇、綠色航煤等方向延伸,開拓新的消納空間。”
在杜忠明司長提到的這些電力消納方式中,綠色甲醇是應該格外重視的路徑,因為它是這些綠色能源中唯一的液態新能源,擁有電、氫、氨等無法比肩的優勢。它是液態的電和液體的氫,是風光電的最佳載體,作為液態新能源,其環保性、經濟性、安全性,特別是可持續性,是最有利于國家能源自主的能源形式。在即將編制的“十五五”規劃中,綠色甲醇和與之相匹配的醇氫電動技術,應當作為液態新能源被納入重點規劃,成為能源安全和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
為什么說醇氫電動是液態新能源?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技術路線的升級優勢。醇氫電動是在電動化基礎上,把甲醇燃料和甲醇發動機作為儲能和能量轉化單元,兼具高能量密度、補能便捷、安全可靠等優勢,彌補了純電動和氫燃料技術在續航、低溫衰減、補能成本等方面的不足。作為行業先行者,吉利控股集團旗下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已率先實現醇氫電動在整車平臺的商業化應用,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從“純電動”邁向“液態新能源電動化”的升級。
二是契合我國能源稟賦。我國“多煤、缺油、少氣”,甲醇既可煤基制備,又能通過風光電制氫耦合二氧化碳實現大規模生產,是實現煤炭清潔高效、零碳利用的最佳路徑。吉利自2005年起持續布局甲醇燃料產業鏈,探索“風光電制氫+煤化工”耦合路徑,已形成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清潔能源利用方案。
三是基礎設施的再利用。液態零碳甲醇可利用現有油氣管網低成本長距離運輸,全國現有12萬座加油站僅需5—10萬元即可完成改造,大大節約了補能體系建設投資。遠程汽車已在多地推動甲醇加注網絡建設,打造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運營模式。
四是應用場景廣泛。在道路交通、非道路機械、船舶運輸等領域,醇氫電動已進入批量應用階段。歐洲已將甲醇燃料列入清潔能源重點,中國政府也于2024年出臺與純電動同等的補貼支持政策。遠程新能源醇氫電動重卡、礦機、裝載機、發電機組等已在全國8個省份實現規模化投放,全國首臺醇氫電動船舶也即將下水,標志著中國已走在全球甲醇燃料應用的前列。
五是技術成熟度高。經過20余年研發迭代,吉利和遠程掌握了醇氫電動的核心技術,形成了400余項核心專利,累計投運車輛超5萬輛,總行駛里程超過230億公里,相當于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的兩倍。實測數據顯示,相較國六柴油車,醇氫電動汽車PM污染物排放降低98%、一氧化碳降低88%、氮氧化物下降82%,燃料成本降低32%—52%,經濟性和環保性優勢十分突出。
綜合以上五點,醇氫電動作為液態新能源具有比純電動、氫燃料等傳統新能源技術更加突出顯著的優勢,是最適合中國國情、最有利于國家能源自主的能源形式,更適合成為國家替代化石能源解決能源自主的環保綠色可持續的新能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