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去英國留學的小伙伴應該都知道,在英國留學一年的花費是30萬左右,那么,如果有200萬,按理說應該可以在英國留6年,可是對22歲的晨宇同學來說,200萬在兩年內就能敗光.......
近日一條微博熱搜讓留學話題再起爭議:
人民網發問,留學2年敗光200萬,22歲男生棄學成“巨嬰”?
據《新晚報》報道:
哈爾濱劉女士將兒子送到國外讀書,兩年最少花了200萬,兒子最終卻連預科畢業證都無法取得。
如今22的兒子晨宇儼然一副“巨嬰”模樣,回國后每天在家玩游戲,吃飯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
當初母親送他去留學是因為,2014年,以他當時高二400分不到的成績,想考個好大學,完全不可能,為此母親提議讓他出國讀書,將晨宇送到新西蘭讀預科,希望他在新西蘭繼續讀大學。
然而,晨宇在國外的發展與劉女士的設想相差甚遠。
回到國內,母親安排他進一所??圃盒?,可不出兩月,他就棄學回家,終日打游戲為樂,吃飯還要奶奶喂。
針對晨宇的問題,她的母親悲痛不已,一度患上抑郁癥。在記者的采訪中,這位母親反復感嘆“事業再成功,也無法彌補教育的失敗!”
原來,在晨宇10歲那年,晨宇的父母便離婚,隨后他跟隨奶奶一起生活。晨宇的母親忙于工作,父親組建了新的家庭,而晨宇在奶奶近乎畸形的寵愛中,變得偏激孤僻,并與社會脫軌。
其實,今年上海也出現過一則類似的新聞。
今年48歲的大衛,上海人,從小學霸,大學讀的是同濟,后來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算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了。
但是。
6年前他回國后,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窩在家里,白天睡覺,晚上玩游戲,靠老媽給一點生活費茍活。
而他老媽丁阿婆已經82歲了,有尿毒癥,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車去透析。
丁阿婆一個月3500塊退休金,醫療費要花2000多,再養活自己和兒子,深感力不從心。
她苦苦勸兒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
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準備去法院告兒子,讓他出贍養費,以此逼迫他工作。
但找了律師后發現,就算勝訴,兒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沒辦法。
丁阿婆無奈撤訴。
對于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而兒子也把自己的種種不順歸咎在老媽身上,說是老媽的溺愛毀了他前途。
丁阿婆抹著眼淚說:“我毀了你前途,我有罪……”
說起“啃老”,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只有我們中國年輕人才會這樣。
然而,“社會巨嬰”哪個國家都有,“啃老”幾乎成為世界難題。
英國:未來10年380萬年輕人與父母同??;
澳大利亞:六成人贊同子女啃老;
巴西:1/4年輕人在家“啃老”;
美國:60%的年輕人需要從父母處得到財政支持,1/3的年輕人在大學畢業后仍住在父母家。
今年,美國紐約的一對夫妻就迫不得已將親生兒子告上了法庭。
紐約州居民馬克·羅通多老兩口,有個現年已經30歲的兒子邁克爾。邁克爾成年后在家里已經白吃白住了8年之久,期間沒有交過房租,也不做家務。
△尷尬而不失禮貌“圍笑”的兒子
老夫妻使用了各種手段試圖“趕走”兒子,幾個月內下了5次搬家通知,并同意支付1100美元的安家費。
但兒子軟硬不吃,打定主意就是不走。萬般無奈之下,老夫妻只好把兒子告上法庭,強烈要求他早日搬走。
兒子則申辯說,自己只是占了父母一點空間和水電費而已,三餐和洗衣服都是自己搞定。更何況,根據法律,要求家人搬走需要提前六個月通知。
最終紐約最高法院法官判決:要求邁克爾立刻搬出父母家中。
背黑鍋的留學生常態
雖然留學生花錢大手大腳,不是新鮮事,不少見諸報端:
《18歲留學生騙走父親300萬,還拉黑全家,父親無奈全網尋人》
《中國留學生是不是真的給老外一種很有錢的感覺》
但將一切歸咎于留學,并不算是一個合理的解釋。
許多網友表示:晨宇的故事并不是特例,無論孩子是否曾出國,只要被家人慣壞的孩子好像都一個模樣。
我們既不能用個例強調某圈子的光鮮亮麗,也不能借個例貶低某群體的存在價值。
相比晨宇巨嬰式的留學生活,許多曾經的留學生紛紛按捺不住,分享自己截然不同的留學生涯。
更多留學黨是體驗著1磅錢掰成兩磅花,打過工,做過志愿者,忍受過孤獨,熬夜寫論文,體驗著人生所有的第一次。
看看關于這個話題留學黨們的#心聲#:
留學這一年,是我真正成長的一年,我身邊也有很多家境很優越的留學生,他們有時花錢確實會有大手大腳的時候,畢竟錢都是父母匯來的,隨便花習慣了,但是也是因為出國留學,我們學會了怎樣省錢過日子,每次買東西還得猶豫換算下人民幣才敢買。因此,我們習得了省錢寶典,比如,傍晚7點,超市有打折的食蔬和烤肉。熬夜趕論文的時候,我們也會叫中餐館的外賣,都是幾個同學一起點的平分開支,就覺得雖然貴,但還能承受。
大家都以為能出國的留學生,家境都很殷實,其實不全是的。那我來說,我是拿國家獎學金出來完成博士學業的,我身邊有很多一樣的博士在讀生,我們都是一般家庭出來的孩子,父母很難支持我們完成4年的學業,所以在生活上,我們沒有大手大腳的資本,偶爾給自己點犒賞,周邊旅行一次,和外國朋友酒吧喝個酒,聚個餐,更多時候,我們在實驗室里,埋頭實驗,做研究,學業壓力和家人的期待,讓我們不敢怠慢,也不敢浪費大好時光。
留學生活開銷確實很大,主要還在于學費,除了租住費高昂外,其實作為學生,日常三餐的消費,并不高,自己煮飯的話,一個月300磅就可以搞定了,吃得還可以比在國內吃得更好。
留學鍛煉的就是你的生活和學習的能力,因為沒有人管你學不學,餓不餓,你的一切都只有你對自己負責,很多巨嬰的孩子,習慣考試教育里老師督促你的學習,都習慣爹媽安排好的生活,到了國外,你才知道,你要學什么,你要怎么活,完全自己主導。難怪很多人一開始不適應,特別是那些沒有工作經歷的留學生,生活經驗少,經歷單一,但是反倒留學對他們來說是最鍛煉的,只要你在留學生生涯里,努力過,都是成長的一筆寶貴的經歷,從這個角度講,留學是非常值得的,因為它讓你挖掘你自己,認識你自己,推銷你自己。這樣的能力是受益一生的。
我之所以鼓勵大家出國留學,是因為,只有你去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你才能看見差異,才能獨立思考,中國的教育環境很難培養一個獨立的人格和批判性思維,差異的環境,才能反促進一個人去思考,保持敏感。類似巨嬰式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更需要這樣的機會,到國外去歷練一下。再不改變,巨嬰就永遠長不大。
而晨宇巨嬰式的人格背后,更值得關注的還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問題。知名心理專家張聰沛指出:“孩子長大后出問題,一定是父母種下的根源。”
從失敗的婚姻到迷失的教育,晨宇媽媽在講述中幾度落淚,她多次重復一句話是:“事業再成功,也無法彌補教育的失??!”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多少父母后知后覺,給孩子再多的物質上滿足,都彌補不了精神上的陪伴。父母事業經得起東山再起,可家庭教育經不起等待,孩子成長錯過了,就遲了。
近日,另一則親情悲劇的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令不少人震驚的新聞——湖南十二歲男孩弒母案,使得有關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和父母教育的話題進入大眾視野。
湖南沅江市年僅12歲的男孩吳兵,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只因母親在家發現兒子吸煙,上前制止,兩次發生口角,隨后母親用皮帶抽打兒子,吳兵心生不滿,沖到廚房拿起菜刀,接連對其砍了20余刀,母親當場死亡。殺死母親后,吳兵表現異常平靜,直到警察出現,他才承認。
“你把你媽媽殺了,你認為錯了沒有?”
“錯了······但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媽?!?/span>
吳兵是一名留守兒童,從小也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每年大約只有過年時候,父母才能和兒子見上一面,而兒子唯一的聯絡方式,只有一部老式電話。爺爺奶奶非常寵愛他,所以他的性格非常叛逆。母親直到懷二胎,他才搬去和母親同住,直到那時,母親才發現自己兒子,已經染上了很多不好的習慣。
這一切悲劇,讓人深思,一切悲劇中的所有人,都是悲劇的制造者。
晨宇的未來尚不知,但是他的經歷應該給更多的父母敲響警鐘。
無論婚姻狀況怎樣,無論事業多忙,無論生活多囧,對孩子的陪伴都不可或缺。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