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今年5月份我在南京雅思中國網雅思盛典后,有位家長帶著她的孩子找到我咨詢,他說:“我的孩子第一次考雅思時考了5.5分,第二次考了5分,第三次我擔心她只能考到4.5分。”問我應該怎么辦?是不是應該參加雅思培訓?后來知道這個家長從家開了4個半小時的車到南京,就是專程來咨詢這個問題的。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我在外地工作考察時,聽到類似的雅思考試的故事:“有個學生接連考了三次雅思,三次都是考了5分,結果他父親心急之下說:“我就不信我孩子考不過雅思!”于是他把一年的雅思考試都訂了,希望多考幾次就能通過。近日,雅思官方網站公布了中國學生的雅思成績全球排名是倒數第三,而2006年中國考生雅思均分5.53分,全球排倒數第二。
不論是那兩個學生還是整體中國雅思考生,我想如果不從根本去提升自身的英語能力,去把握英語學習的本質,那么他們再考10次、20次結果還是一樣的。所有造成這些問題和事實的原因,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1. 傳統外語教育思想的制約。
站在整個英語教育環境而言,我國傳統的外語教育主要強調對學生閱讀和聽力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在日常口語交流和應用寫作等方面的強化,這樣的情況導致很多學生在潛意識里認為學習英語只是一個考試的需要,在生活中用不上,所以不重視英語的應用能力的培養。一旦遇到像雅思這樣較全方位考察英語能力時就無法適應了。還有的學生從6歲開始就學習英語,但是因為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沒有環境演練、使用,結果還是啞巴英語,如今很多學生都基本習慣了這種教學方式,要想扭轉這種局面需要費很大的氣力。
2. 考生雅思備考上的誤區。
很多學生在備戰雅思考試時,認為備考是純粹的熟練考試技巧的一個過程,于是都很自然地將時間放在了解雅思信息、考試考試技巧和考試策略上以提高他們的備戰技能,沒有從根本上去提高英語語言能力,他們僅僅是站在了雅思的外圍看雅思,而沒有真正看到它的核心,沒有去把握它的本質,其本質即語言的本質,語言的本質是交流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