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此話如此深刻的被我所記憶,以至常將其與奧斯特洛夫斯基對人生的觀點并列。看起來似乎是唯心主義者用浪漫的手法提出了問題,然后被唯物主義戰士回答了。現在的年輕人包括我在內,既缺乏革命的豪情壯志,又缺乏圣哲賢人的浪漫。大家被就業的壓力,訓練成了外表強悍,內心空虛的勞動力。我考雅思的真正動因,來自于自己的環境和經歷。大學時代我的英語水平一點也不能叫做modest,曾經是眾多補考科目中的一門。工作了憑著關系+運氣,我進入了國家機關,不過代價是遠離伊人回到了大西北,當初我的理想是若干年后,帶著寶貴的經歷重回第二故鄉。當然后來發生的事情,是另一個故事了。不過這成為了我踏上出國夢的一個引子。另一個因素是機關平淡的氣氛,休閑般的工作,天堂般的待遇,使我感到了不安。我認為老莊的哲學思想就是現實。為了表明自己還沒有被同化,我開始嘗試跳槽(不過至今我都沒有完成這個在我看來難度極大的飛躍)。可是在訪問了開放的前沿——深圳后,我開始思考是不是該出國了。因為特區與內地的不同在于這里是一個精心布局的冒險家的樂園,政治、經濟、文化僅有量的不同,而無質的區別。
深圳之行讓我確定了一個重要的人生目標,既爭取出國。2001年下半年發生的一些事,使我對上司十分不滿,不想干了,同時想系統地學習英語,于是用了一個不誠實的辦法,泡起了病假。實際上所有的考試都有一個特點,即需要花時間去投入作針對性的訓練。我學IELTS沒有機會上輔導班(no money),實際上我曾經很有可能在廣外大補習英語,但是這又是屬于另一個故事的范疇了。在家里的時候,找不到一家合適的語言補習學校,我曾經試圖通過上網上的學校來提高水平獲取信息,但總覺得不可靠,而且我總對自己能否堅持這種學習方式表示懷疑,而且學費也有點貴。事實上當時我已是窮困潦倒,每月就靠所謂的病假工資的維持生計,已無力上學習班了。當然了信息的來源渠道還是有的,我買了語言文化大學的“黑眼睛”系列教材,初次使用后覺得IELTS考試很難,因為閱讀理解要用近一個小時才能看完一篇,聽力就更不用說了。當時的壓力確實很大,一方面要應付單位,一方面要找新的工作,還要提高英語水平。我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來準備IELTS,很多時間用在了提高基本水平上,這方面新概念的幫助比較大,這是一本很適合自學的教材,而且同屬于英國的教學系統,思想上比較接近。前一個半月我的時間主要用在了新概念的3、4冊上,我的聽力比較薄弱,所以突破口也是這里了,先掌握課文,然后反復聽磁帶,模仿發音,強化對單詞和句型的記憶,做到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因為語言的用途是交流,這也是興趣的源泉。就像小孩子自然而然對語言的掌握,是為了更好的了解世界。我想簡單的這樣想,思路就清晰了,我的狀態最好的時候,是生活在一個假想的英語環境中,學習7個小時,看聽英語新聞1-2小時,在ICQ上聊天2小時,周末參加2次英語角(奇怪的是我從沒遇見過同事)。其實這樣做沒有什么明顯的進步,因為IELTS 不是靠突擊的,可是卻使我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然上了補習班是大有好處的,有同志可以交流,有心的習題可以做,對自己的水平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勝過閉門造車,坐井觀天。而且可以從別人那里得到鼓舞,一個人復習最大的考驗是寂寞,脫離了工作,差不多就脫離了社會(盡管是個無聊的活),在一個有文字和語言的構成的世界生活,不踏實。可是總要尊重現實,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不這樣下苦。就的放棄目標,這是每個人的自由。
考前的一個半月,我開始作針對性的訓練,從一些網上下載了題和考試技巧。不過要辯證地接受這些,只能做個參考,轉化工作是要身體力行,重要的是要保持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虔誠。人是要學些辯證法的,在做決策時要冷靜,行動中要極端。所謂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我比較喜歡規律,不太注意技巧,所以很遺憾沒有什么學習技巧。體會是英語偏重于音型,漢語偏重于形象,漢語是由字到音,先形后宜,所以學起來麻煩,要背字,不注重口語的交流。而英語單詞是由拼音組成的,你可以通過發音拼出字型,單詞的表意功能不強,沒內涵。所以學習時要注意發音,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按步就辦。漢語真的不適合用鍵盤書寫,這篇文章費了我不少的力氣,而且思想不精練,可以想象常常被從漢—發音—字母—漢的過程打斷。所以我喜歡用英語操作鍵盤,還其本來面目。
總之英語很重要,特別時當其已登堂入室的年代,不掌握就要落后。當然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首要的事情 應當是努力為民族的振興工作,使國力強大,直至取代英文的重要地位,成為世界的主要交流語言,讓老外參加ICLTS的考試,這樣才夠公平,使我等子孫后代可以揚眉吐氣。
soldier email:songtiejun-1@163.net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