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8分在閱讀不算高分…不過既然有人提出要求,就勉強寫一下…
這次閱讀做的還是蠻自信的,本來還期望更高的分數類…(…住…住手…磚頭不行…用番茄…)
其實做閱讀,詞匯量雖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我的詞匯也只是一般水平,說實話,大學里6級都沒過,雖然為了考ielts有背單詞,但總體來說還是很不足的
所以,主要還是把握兩個方面,which will be analyzed as follow.
一.
找位置。
老生常談,誰都知道要找位置啦。(…喂...喂…這個番茄爛了…別扔過來…啊…慘叫ing)
1:順序感
我自己做題的感覺是,除了一套題以內是按照順序的以外,每套題之間多少也有順序存在。
如果后面的題在前面這套題一起,當然就很好找阿。
如果在之前,那么如果你注意轉折的話,也不難找。
但是,用 欒 老師的串題方法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夠消化吸收,那么我強烈推薦。
如果串題用不好,也別擔心,順序性還是比較強烈的。
我自己的方法是,用串題法看過題目,之后按順序做,如果出現順序不符,能立刻發現最好,一時沒反應過來也無妨。
2:搞懂題干
關鍵詞是一定要圈的,圈好關鍵詞的方法, 欒 老師講了很多,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確實最有效的內容之一,要給予重視再重視。
然而我很少僅僅關注關鍵詞。
無論是題干,還是關鍵句,我都盡量把句子搞懂,有的時候句子是[讓步]或者[諷刺],要搞明白,也就是說清楚[褒貶]和[轉折]。
如果有不認識的單詞,把[詞性]給搞明白,做題多半沒有大礙。而且不認識的單詞在關鍵句中再次出現的幾率很高,如果2個不認識的單詞在又在題干,又在文中同一句話,多半是關鍵句嘛,所以未必是壞事。(這里說的不認識的單詞,不是那種在文中出現頻率很高的詞,那種詞忽略…反正多半是名詞…形容詞很少需要重復出現的)
如果句子很長或者很復雜,搞懂很花時間,那么大致的了解下這句話的[功能],[是優缺點],是想問什么[方面],[大小][尺寸]還是[地點][時間]還是[人物][狀態][條件][需求][可能性][結論]等等。這種情況的發生率很高,做題熟練的話,就要善用這個,因為閱讀考試是時間控制的游戲。
搞懂題干,找句子就方便很多, 欒 老師有講過什么出現什么詞可能在首段或第二段,出現什么詞可能在末段,都是有幫助的。
其實,外國人寫文章很呆板,尤其是考試里的那種科技文章,段落的標志很明顯,大致上一段或兩段只講一個事物或方面,完了就去講別的,所以搞懂題干之后定位是比較容易的。
稍微舉例一下,從文章樣式我們不難看出怎樣定位。
樣式a:
Introduce
A的優點
A的缺點
B的優點
B的缺點
AB 比較
結論或展望。
樣式b:
Introduce
A的起源
A的引進
A的發展
A的原狀
A的現狀
A的未來
措施、理由和展望。
3:掃描定位
掃描定位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快速掃描文章,找到關鍵詞和關鍵句。
說得容易做起來就很難,而且方法很難講,主要憑閱讀量和經驗。但是有一點是很肯定地,如果不讀,你肯定找不到,所以即使讀的比較慢,還是要讀… (啊…又來…這次…哇…好臭…)
不過在搞懂題干之后,相對會容易許多,因為你一讀之下,大概就能判斷出這段在講什么,題的內容會不會在這段出現,大概也就有數了。
4:讀懂段落。
文章不可能全部都讀,更不可能全讀懂,所以盡量要讀懂段落。
首先要讀的是標題。雖然標題是很水,但是標題的存在是有意義的,既可以避免劃錯關鍵詞,也可以幫助你讀懂文章。
一般來講,是要利用速讀,找到關鍵詞和關鍵句。因為光讀句子難以理解,或者容易誤解,最好,讀下附近的兩句,有時間就讀懂這一段。。
讀懂段落可以理解為每句都讀(段落長的話也未必要都讀),但不是每句都花時間去理解,關鍵還是找4種情況,[褒貶],[讓步],[轉折],[因果],每種情況都有標志性的詞匯,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聽力,都有講到許多…
讀懂段落有一個好處,就是讀懂這一段后,下面的那段大致上一看就能理解。除非突然去講另一個事物,即使如此,也有好處,說明A事物的內容大致就在之前了。對于定位也是有幫助的,因為有些關鍵段落往往不止一題。
其實我很喜歡heading題,如果讀懂段落的話,heading題做起來比較簡單,而且做完heading題,基本上文章是怎么回事也搞懂了,做其他的題目就很容易。
毫無疑問,時間是很緊張的,讀完每個關鍵段落有時候看起來也不太可能,那么,關鍵句總要讀懂吧…讀關鍵句的方法見[搞懂題干]…(…stop!...要淹死我啊…)
另外在下面控制時間的部分,我會講到我自己讀文章的方法。
二:控制時間
閱讀就是控制時間的游戲,時間掌握得好,你就做對的多。
說起來,這里有一個悖論。
我之所以不斷強調讀懂,因為你一旦讀懂,就不必再讀第二次,雖然你讀一次的時間比較久,總體來說反而節約時間。
但是我又不建議要完全讀懂或者完全做出一道題。原因如下:
1.
模棱兩可
模棱兩可
有時候要允許模棱兩可的情況存在,不但允許,還提倡和建議,因為這樣節省時間。
這種方法不太適合單選,單選對我來說,一個種錯誤排除題,排除明顯錯誤的,然后排除沒有提到的,最后排除不夠確切的。
顯然,最后的那種排除最難,通常需要把握[范圍]和[性質],以及[時間]的[精準性]。
回到這個話題,最適合模棱兩可法的題型是heading、倒heading、多選、有選項的marching題等等。反正給你一堆選項,要你對應的題都很適用。這種方法用好,就很容易做對。
在 欒 老師的幾率論下,如果你無法確定選項,Y/N/NG題也能用上這個方法。
在圈定關鍵詞的情況下,要給一個題干找到2-3個對應項還是很簡單的。反正有時候你讀多少次都無法把握一道題是選A還是B,是I、II還是II,這種時候,把I、II、II都寫在邊上,先放一放,去做下一道。
當你這個題都做完之后,然后綜合起來判斷,有時候干擾項就自然被排除了,有時候經過分析,可以找到最適合的對應項。
2.揣測法
說得難聽一點叫蒙意法,閱讀能力有時候和蒙詞蒙意的能力是成正比的。
假如你的邏輯思維很好,總能給事物找到對應的理由,等你發現證明這個理由是錯誤的的確鑿證據,又能夠找到另一個符合證據的理由,那么你就很適合這種方法。當然,誰都能用,不就是瞎猜么…
即使兩次蒙的結論都是錯誤的,也沒有關系,你相信自己是對的就行。自信是很重要的!
顯然,揣測法是在你實在搞不懂單詞或句子的時候用的,因為反正搞不懂,蒙也不會更錯…
況且,如果題干和關鍵句用同一種邏輯來蒙的話,正確的幾率是很高的!因為那些你不認識的單詞的意思有時候毫無價值…
揣測法可以避免讓你在一個無法讀懂的問題上耗費大量時間。而且你一旦蒙出了什么結論,就不會影響你繼續讀下去的心情,不會因為有好幾句話沒讀懂耿耿于懷。
在揣測的時候,配合詞性的分析,關鍵詞的定位,前后句的關系分析等等,正確率可以很高,但是記住,不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在反復的讀句子上,除非你明明每個單詞都認識,但不知道意思…。
如果你反復讀句子,…注意分析[語態]和[詞性] 要保證每讀一次有所收獲。
閱讀做的多了,這種方法可以練到爐火純青,達到蒙在不蒙中的境界,你就練成了…
3:取舍
取舍并不是戰略性放棄,而是戰略性重視。重點在取,而不是在舍。
Chris(好正太的名字…)老師曾提出過一種取舍的建議,全力讀前兩篇,最后一篇快速蒙選。
這種方法適合于閱讀速度不快,但是理解力強的人,也就是花下去更多的時間,可以獲得更高的正確率。但個人感覺比較勉強,理解力強的人閱讀往往比較快,因為他們不需要很多的時間來反復捉摸…而閱讀時間也未必能提高正確率。
我這里建議的一種方法,也是我自己采用的方法,就是前兩篇盡可能做的稍快一些11-13分鐘,最后一篇可以多花一點時間。
Ostensibly,這種方法適合閱讀能力稍強的,But,對于閱讀水平不夠好的人來說,也是一樣的,與其把時間分散放在2篇,不如集中起來放在一篇。而且最后的報時的確有緊張感,但如果這個時間用在最后一篇上,仍然是可以利用的。(別忘了填寫答案…….)
4:讀段策略
出于節約時間的目的。
閱讀段落是要策略的,讀哪些段落是很有講究的,其中也有取舍的部分,可惜我也不能很好掌握…(我游泳…還好我會游泳…在番茄汁和雞蛋之中浮力還是很大的…)
我讀文章的方法有點怪異,拿出來講一講僅供參考。
我的讀段策略是笨方法,從開始讀起,讀一半多點,如果一篇文章8段,讀其中4段或5段,如果12段,讀7段或8段。然后瞄一下末段。
當然,也不是一字一句讀,大概讀懂就是了。
讀的時候就做題阿,沒有做到的題目當然在剩下的部分,定位就簡單多了。
這樣還搞不定關鍵句,建議去換附眼鏡…(…阿…哇…反對暴力…)
最 后欒老 師的方法盡量融會貫通,其中各種排除干擾的方法尤其有效,各種判斷NG的方法拿來參考也是不錯的,方法是拿來玩轉的手段,但不要執迷于方法,畢竟我們出去看資料文獻并不是考試。
以上,by John(就是我...)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IELTSIM。
[AD] 點擊此處了解【雅思合集】【學習計劃定制】【終生VIP服務】